听了一天的报告,加上晚上近两个小时的《培训方案解读》学习,回到宾馆已经21点了。系里的主任和班主任还发了厚厚的一叠纸,是需要填写的调查报告和问题单,以及近两天培训相关的“教师师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叙事等。培训并不如我们想象的轻松,老师强调每个阶段都有各段的任务,作业不能拖拉,否则累积多了解决不了。也算是体会了平日中老师布置作业的没商量和学生惟有接受的两种不同心态。老师还强调,各项作业都有评比,还得根据考勤和作业来评选优秀学员,评价的力量在任何场合都是很有调动力的。
今天听的是浮山中学的汪学勤老师的报告。上午的内容是《浅谈大语文教学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午的内容是《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与专业成长》,无论是上午说到的受教者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下午对施教者教师提出的语文素养要求,汪老师都强调一点:上好常规课!得从一课一得,一事一得,一文一得,等等,从小的做起,从课堂起步。从听会的内容中我感悟到汪老师对教育规律的尊重:长期修炼和坚持,方成正果的。汪老师还特意在课间给我说了很多肯定的话语,说认真地看过我申报的学科带头人的材料,研究做得很好,你很成熟。并告诫我说:高级这个杠子在受限制,你要等,要熬得住,要有人生规划。你要做到活动多参与,坚持下来就会比我辈做得更好!如果你现在放弃,是轻松了,但前期的积累和努力的东西就可惜了。他是要勉励我得走下去——并送我一本他的新书《拜读浮山》,并即时做了题字。
现将应国培班老师指派的听会点评附后:
尊敬的汪老师,各位专家以及我的学友:
上午好!汪老师75年就开始工作,可以称得上是我父辈,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我们学员都很理解。而且汪老师讲了很多鲜活的案例和体会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他以他个人特有的朴实、真实呈现了他大语文观下的原生态的教学。所以我们把感谢的掌声献给汪老师。
汪老师,我个人对他的崇拜和追随很久,他也是安庆语文界的领军人物。我也常到他的名师工作室拜访学习,读他的文,读他的思想。今天作为同乡,作为学员,感佩很多。在次我把我对汪老师的一些认识汇报给各位,也让你们对他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汪老师是专家,更是教师,他是和我们走在一起的。
自1975年以来,汪学勤老师执教中学语文37年,其中连续执教高三应届或高三复读班语文24年。执教初中语文13年,其中教初三年级语文8年——他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
他多次担任国家级的课堂教学评委,国家以及省级做学术报告,但他会同样走到安庆地区,县,到地方的名校去做教学视导,建言座谈,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把他的积累、思考和思想诠释、传播给更多的人。他甚至愿意花时间到在他所在的学校高一(3)班的做演讲,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的传播者、传递者。但他的研究、教育思想又不是架空的、高高在上的,从刚才的报告实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真切和真实,本色。
他的“研”,也是为“教”服务,他身体力行,教学有招;从学术到高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和审定工作。
他往返于很多邀请做学术报告,但他一样能潜下心来好好教书,参与命题,在这动与静的穿梭中能取得骄人的教学成绩,令我好奇和感叹!
他潜心教研出版和发表专著,但他的散文诗歌随笔令人沉醉。所以我想说,汪老师是名家,但他是我们的身边名人,他的思想、理念是有课堂、有教学成果为支撑的,他离我们一线教师很近。
二、“大我”
从细节处说两点:
他曾经在给高一三班做演讲时告诉学生说:要“回报社会”,成长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终极不应该只是满足个人消费。想到社会与国家世界。他是真心的,为教育服务,为学生、同行服务。在他的工作室个人笺言上的话:“永怀感恩之心努力工作,报答社会和人民。”汪老师拥有热忱的心!我也从他的身上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教育是需要梦想的!
这是他的“言”,接下来我说到“行”——
他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开了一次《汪学勤职业生涯报告会》,近距离地与自己熟悉的同事坦露给自己教育路上的故事,来激发青年教师热爱教育、终生从教。一个人,忠诚于教育不难,但用自己的忠诚去点亮、唤醒、激励更多的教师更为可贵!
从汪老师刚才投示的学生作文中,我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于他的学生的,也影响和感染了我!大师是朴素的!
三、前瞻性
从两个事例上来说——
13年前汪老师写了一教育随感《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呼吁应试教育淡化了人格教育,致使部分学生的人格素质降低。13年后的今天,他的忧患,他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依然是一个有生命力的,需要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今天他讲到的坚持大语文教学思想,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教语文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等结合,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当今新课改、《新课程标准》以及昨天杨老师在“安徽省中小学语文教研未来展望”中说到的是高度吻合,其教学思想是高度统一的。
我个人去年主持和申报了课题《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后得知汪老师在04年已经做过,并在09年验收结题了。这令我很汗颜。就如何自觉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我们这次国培“培训目标和任务”中的重要一大点。
汪老师总是走在前头,我辈追随其后。
在此我代表全体学员说句:我们会后一定咀嚼您的报告,更要学习您的精神,为我们安徽语文教育增添色彩!
评论